2022年中国电力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日期:2022-11-14     浏览:169    
核心提示:核心摘要:市场洞察市场规模: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智慧电网、智慧电厂的建设目标,两大电网及发电集团在数字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场景
 核心摘要:
市场洞察
市场规模:“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智慧电网、智慧电厂的建设目标,两大电网及发电集团在数字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场景化应用软件上的投入需求将持续释放。据艾瑞建模测算,2021年中国电力数字化核心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41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9.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39亿元。

厂商策略:电力数字化市场较为分散,玩家众多(主要为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专业电力数字化厂商、互联网厂商、综合软件厂商四类)且均在各自专业化及细分领域深耕多年。随着双碳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的继续增长,电力企业要求升级,除了过硬的电力业务理解能力外,供应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同样重要。

转型现状

电力企业数字化起步较早,集团企业现已构建完备的数字底座,向生产、运营、服务等场景化应用拓展,旨在推动电力企业由单一的电力供给向综合能源供给转化,并创新电力生产、供给、销售模式,掌握市场“主导权”。地方型电力企业转型步伐不一,其建设重点一方面是加大在数字化平台/中台领域的投入,借助数字技术与统一的数据平台,推动能源流、信息流和数据流高效融合,加速内外部全链条业务整合及流程再造的管理创新改革;另一方面是坚持转型的基本框架与关键方法,有序推进数字化全面展开,促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趋势及展望
随着“双碳”、“行业数字化”及“东数西算”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电力企业不仅需以电力供应的绿色清洁为目标,稳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持续满足其愈发多元化的用电需求,实现业务内容与模式的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力企业需深化前沿数字技术与电力科学技术的结合,实现“机器代替人力”这一目标;此外,企业更需与跨界主体合作,打造智慧电力生态圈,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化技术渗透至电力产业“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从转型主体看,发电侧以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地方发电巨头为研究主体,探讨其在双碳、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及产业环境下,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电力生产、运营到服务的全域转型。输配用侧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研究主体,探讨其构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重点及典型实践,描绘我国智能电网全景图。除此之外,下游电力消费结构与模式的变化对电力生产主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本报告同样会探讨电力企业在复杂的产业环境中如何实现业务创新发展、数字生态及产业融合,并对其数字化转型提供综合性见解 。

「新型电力系统」 覆盖“源网荷储”四大环节,是中央在能源生产、存储、分享与消费模式改变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目标。
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纷纷加大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投建项目类型主要分为科技与数字化两类。科技类项目聚焦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以及低成本CCUS等技术创新;数字化类项目覆盖电力企业生产、运营及服务全域,聚焦在“大云数物移智”技术与电力科学技术的深化结合。
 
 
标签: 西北电力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电力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电力技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