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两点高差的测量方法。测定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有高差法和仪高法两种。
二、工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1.工程测量的程序:
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等。
2.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导线测量法等。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3)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使四等以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大于0.1mm。
3.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
常用水准测量法。
三、工程测量竣工图的绘制
测量竣工图的绘制
(1)安装测量控制网的绘制。
(2)安装过程及结果的测量图的绘制。
3、测量要求和方法
一、工程测量的要求
工程测量责任重大,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工程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工程测量的要求是:
1.以工程为对象,做好控制点布测,保证将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保证测设精度,减少误差累积,满足设计要求,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测设工作的紊乱。
3.检核是测量工作的灵魂,必须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保证实测数据与工程测量竣工图的绘制的正确性。
二、工程测量的原理
施工测量包括对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竣工测量等。施工测量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控制点布测,保证将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根据水平视线原理测定两点高差的测量方法。测定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有高差法和仪高法两种。
(1)高差法
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待测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通过计算得到待定点的高程的方法。
(2)仪高法
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只需计算一次水准仪的高程,就可以简便地测算几个前视点的高程。
例如:当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仪高法是比较方便的。
2.基准线测量原理
基准线测量原理是利用经纬仪和检定钢尺,根据两点成一直线原理测定基准线。测定待定位点的方法有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这是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方法。每两个点位都可连成一条直线(或基准线)。
平面安装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三、工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1.工程测量的程序
无论是建筑安装还是工业安装的测量,其基本程序都是: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等。
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常用水准测量法。
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
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
四、机电工程中常见的工程测量
1.设备基础施工的测量
2.设备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测设
(1)安装基准线的测设:中心标板应在浇灌基础时,配合土建埋设,也可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再埋设。放线就是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2)安装标高基准点的测设:标高基准点一般埋设在基础边缘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标篼基准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标高基准点;另一种是预埋标高基准点。采用钢制标高基准点,应是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3.管线工程的测量
管线中心定位的测量方法:定位时可根据地面上已有建筑物进行管线定位,也可根据控制点进行管线定位。
例如,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标定。
例如,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为水准点。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应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4.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铁塔)基础施工的测量
长距离输电线路定位并经检查后,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大跨越档距测量。在大跨越档距之间,通常采用电磁波测距法或解析法测量。
3、测量仪器的功能与使用
一、水准仪
1.水准仪的功能
2.水准仪的应用
用来测量标高和高程。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厂房、大型设备基础沉降观察的测量。
用于连续生产线设备测量控制网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及安装过程中对设备安装标高的控制测量。
二、经纬仪
1.经纬仪的功能
2.经纬仪的应用
用来测量纵、横轴线(中心线)以及垂直度的控制测量等。
光学经纬仪(如苏光J2经纬仪等),主要应用于建立安装测量控制网并在安装全过程进行测量控制。
例如,机电工程建(构)筑物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测量以及厂房(车间)柱安装铅垂度的控制测量,用于测量纵向、横向中心线。
三、全站仪
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平面控制网水平距离的测量及测设、安装控制网的测设、建安过程中水平距离的测量等。
四、其他测量仪器
1.电磁波测距仪
已广泛用于控制、地形和施工放样等测量中,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量距精度。
2.激光测量仪器
激光测量仪器的应用:在大型建筑施工,沟渠、隧道开挖,大型机器安装,以及变形观测等工程测量中应用甚广。
4、主要起重机械与吊具的使用要求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和载荷
1.起重机械的分类:起重机械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起重机、升降机、工作平台和机械式停车设备
(1)轻小型起重设备分类
轻小型起重设备分为千斤顶、滑车(或称起重滑车、起重滑轮组)、起重葫芦和卷扬机。
(2)起重机分类:
①桥架式起重机(桥式、门式)、
②缆索式起重机
③臂架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
流动式起重机主要有,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
2.载荷处理(变化K2)
(1)动载荷:即惯性载荷,一般K1=1.1
(2)不均衡载荷:多台起重机、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1.1~1.25
(3)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2H312020)
式中Qj——计算载荷;Q——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
二.钢丝绳和轻小型起重设备
钢丝绳的规格
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6×37、6×61规格的钢丝绳。在同等直径下,6×19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6×37钢丝绳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在起重吊装中
①钢丝绳用作缆风绳,安全系数不小于3.5;
②做滑轮组跑绳,安全系数不小于5。
③做吊索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8;
④如果用于载人,则安全系数不小于10~12。
5、常用的吊装方法和吊装方案选用原则
一、常用的吊装方法—(8应用)
1.滑移法:桅杆滑移法,吊车滑移法(塔器)
2.吊车抬送法:采用主吊吊车提升设备的顶部或上部,辅助吊车(抬尾吊车)抬送设备下部。(塔器)
3.旋转法:又称扳转法吊装。(塔器)
4.无锚点推吊法(排气筒)
5.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吊装法(航站楼)
6.高空斜承索吊运法:适用于在超高空吊装中、小型设备、山区的上山索道。如上海东方明珠高空吊运设备。
7.万能杆件吊装法:常用于桥梁施工中。
8.液压顶升法:油罐的倒装、电厂发电机组安装等。
二、吊装方案的编制与方案选用(施工方案)
1.吊装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12项
(1)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主要吊装参数:宜编制吊装参数表,内容包括:设备位号、名称、规格尺寸、材质、金属总重量、吊装总重量、重心标高、吊点方位及标高、基础标高。若采用分段吊装,应注明设备分段尺寸、分段重量。
(4)吊装工艺方法:工艺方法概述(如双桅杆滑移法、吊车滑移法)、按工序分层次详述作业方法与工艺要求
(5)吊装技术措施和施工步骤。
(6)按最大受力选择机索具并进行安全性校核,编制起重机具受力与机索具选用一览表;地锚结构与核算;必要时,核算细长或薄壁设备、构件最不利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及挠度,薄弱处采取的加固措施
(7)劳动组织:人力资源计划、施工人员岗位职责。(8)机具,材料计划:起重机、索具汇总表。
(9)进度计划或工序安排。
(10)安全技术措施。
(11)吊装风险评价与应急反应措施。
(12)吊装平面布置图。(吊装位置,行走线路,设警戒区)
2.吊装方案的选用
(1)技术可行性论证。
(2)安全性分析。
(3)进度分析。
(4)成本分析。
6、考点内容
一、焊接工艺的选择
焊接工艺主要根据:被焊工件的材质、牌号、化学成分,焊件结构类型,焊接性能要求来确定。
要保证焊接质量的可靠性、耐久性,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尤为重要。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母材的物理特性、母材的化学特性、焊缝的受力状况、待焊部件的几何形状焊接位置。
二、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要求
1.一般要求
(1)主持评定工作和对焊接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的人员应是焊接工程师。
(2)完成评定后资料应汇总由焊接工程师确认评定结果。
(3)经审查批准后的评定资料可在同一质量管理体系内通用。
2、评定规则P
(1)改变焊接方法------必须重新评定;
(2)当变更焊接方法的任何一个工艺评定的重要因素时------须重新评定;
(3)当增加或变更焊接方法的任何一个工艺评定的补加因素时------按增加或变更的补加因素增焊冲击试件进行试验。
3.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须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首次使用的国外钢材------必须进行工艺评定
7、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
一、焊前检验
1.焊前检验内容
从人、机、料、法、环、检六个方面进行核查。
(1)焊工资格检查
检查焊工资格是否在有效期限内,考试项目是否与实际焊接相适应。
(2)焊接环境检查
对焊接场所可能遭遇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风、雨等不利条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时,应立即停止焊接工作:
①采用电弧焊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8m/s;
②气体保护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2m/s;
③相对湿度大于90%;
④下雨或下雪;
⑤管子焊接时应垫牢,不得将管子悬空或处于外力作用下焊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转动焊接以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速度。